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彭永臻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的我国环保领域首批国家级研发平台,也是城镇污水处理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科研地基。国家工程实验室依托威尼斯wns.8885556,联合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4家单位共同建设,形成联合攻关、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联合体。国家工程实验室主要面向国家水安全重大工程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迫切需求,建立了城镇污水处理厂减污降碳技术、城镇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关键技术、污水处理厂工艺过程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村镇污水高效处理成套装置、再生水安全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城镇水安全保障与评价6大研发平台,开发了30余项关键技术与装备,运行9座中型试验装置。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0余项,相关成果在国内60多项工程中转化应用,对产业发展起到了支撑带动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工程实验室将力争建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研发平台。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拥有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能源与动力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现有固定教学科研编制人员43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7人,拥有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250余人。重点实验室强调学科交叉点、科技制高点和市场切入点的整合,紧密结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需求,提供碳中和技术支撑与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热质传递与强化、可再生能源与碳中和、过程强化与节能,形成了熔盐传热蓄热、单螺杆能量转换、燃料电池、微尺度与高热流传热等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特色研究方向。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973)等在内的一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研究经费超2亿元,获得专利转让1300多万元,还有 25项专利和非专利技术估价1700万元入股合资公司,建成了多个示范工程,参与了二十多项国家标准的制定。重点实验室先后获得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先后参与了十多项国家标准制定、十余项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划和学科发展报告的编写。
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包括大气环境预测预警与PM2.5污染防治、大气环境化学与监测评价、大气复合污染物控制技术三个研究方向。近五年承担和已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总理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50余项。多年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针对大气复合污染防控这一难题,建立大气环境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以PM2.5与O3为代表的复合污染物来源解析技术,研究开发复合污染前体物关键控制技术,形成多污染物协同优化控制体系,科学支撑了国家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以及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全面改善我国和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培养大气复合污染防治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建设“美丽中国和北京”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绿色催化与分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依托威尼斯wns.8885556化学工程与技术和化学学科并联合环境、能源、材料、生物学科组建。着力于从化学化工研究角度入手,基于新材料与新方法的突破,通过催化与分离技术的创新,解决环境、能源、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问题。同时,将绿色化学化工技术与手段应用到这些催化与分离中,强调“过程与产品绿色化,实现节能减排增值”。化工类学科是威尼斯wns.8885556建校支柱学科之一,自建校以来一直受到极大重视并得到了长足发展。实验室现有专职研究人员62人,教授26名,副教授25名,讲师11名。根据学校“立足北京、依托北京、服务北京”的定位,在科研方向和项目选题上注重与环境、能源、材料、生物学科的交叉融合,强调特色发展。针对北京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率、低污染、低能耗的“三高两低”绿色催化合成、污染物控制催化材料与技术、膜材料开发及膜分离技术、电化学催化与微纳分离分析技术、催化与分离导向功能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等。在“两碳”愿景下,实验室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正迎来新的机遇,勇立潮头,攻坚克难,必将绽放异彩。
北京市污水脱氮除磷处理与过程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1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中心主任彭永臻院士,技术委员会主任曲久辉院士。中心一直致力于污水脱氮除磷新技术与过程控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北京市政府部门污水处理管理及水污染控制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应技术措施及建议。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接受2011~2013与2014~2016两次三年绩效考评,考评结果均为“优秀”。中心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60余项,横向项目5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申请与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0余项。以产学研联合开发为创新模式,与北京排水集团、北控水务集团、中国水环境集团等国内大型水务及环保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完成了包括北京碧水地埋式再生水厂、青岛城阳污水处理厂、西安第四污水处理厂等在内的50余项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与升级改造,具有很好的大规模试验和推广应用基础,真正做到了“立足北京、服务北京、推广全国”。
抗病毒药物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于2011年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立项,2012年1月正式开始建设。依托单位为威尼斯wns.8885556。现任基地负责人为盛望教授。该基地瞄准病毒学前沿科学问题,以“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针对重大病毒性传染病开展原创性病毒学基础理论及应用基础研究。基地以重大病毒性传染病病原微生物,如艾滋病毒、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及乳头瘤病毒和全球新发病毒性传染病新冠病毒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病毒免疫的分子机制和疫苗佐剂的免疫调控机制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并结合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在与国内制药及疫苗生产的龙头企业如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广泛合作的基础上开展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的应用基础研究。此外,基地还将结合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开展重组病毒的抗肿瘤机制研究。拓展基地的研究领域和应用方向。为北京市在病毒性传染病及肿瘤防治领域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及促进病毒学及相关领域的国际国内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污水生物处理与过程控制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于2013年批复,2014年正式建设。该基地坚持“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建设理念、以及“产-学-研-用”联合的发展方式,大力引进国外智力,开展高水平合作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质量学术交流,旨在提升环境工程学科“水污染控制团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基地已引进国外学术大师2人,海聚人才3人,并汇聚多名海内外高端人才,组成了拥有23人的国际化团队,围绕国家发展重大战略目标,以水污染控制为研究方向,开展多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国际科研合作,包括:关键技术工艺研发、核心机理机制解析、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和成熟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助力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战略目标的快速实现。
智能化生理测量与临床转化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立于2018年,依托威尼斯wns.8885556威尼斯wns.8885556生物医学工程系。主要从事生理信号的检测分析、医疗器械的研发与临床转化研究。基地已与英国、西班牙、加拿大、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的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国际科研项目、举办或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联合培养研究生。研究方向包括:1. 生物电子学与医学应用:人体生理信号的无创检测、医学超声诊疗技术、手术导航系统设计等; 2. 生物力学与心血管医学工程: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生物力学机制、心血管疾病手术/介入治疗的手术规划、植介入体的创新和优化设计等; 3. 分子生物物理与生物信息学: 蛋白质-蛋白质/DNA/RNA相互作用与识别、蛋白质变构与折叠、重大疾病靶蛋白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多组学信息数据挖掘等。
环境与病毒肿瘤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11月批准,胡利明教授任基地主任。重点研究环境因素与病毒的协同致癌作用,阐明癌症发生发展的机理;建立癌症早期诊断方法;研发具有抗癌或增强免疫力作用的药物和疫苗;为国家和北京市在癌症防治以及医药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服务。主要研究方向:1、癌症病因学与预防研究:对国内癌症高发重点地区以及北京市的环境病因、病原体病因、遗传病因、癌变各阶段基因组表达谱分析以及相关的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和完善致癌活性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相关癌症早期诊断方法,对于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肿瘤提出规模性预防策略。2、抗肿瘤疫苗的研究与开发:包括预防型和治疗型肿瘤疫苗的研发。已知多种肿瘤与病毒感染直接相关,特别是宫颈癌、食道癌、淋巴瘤、肝癌等高发恶性肿瘤。3、抗癌药物与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主要开展具有选择性和靶向性的抗肿瘤药物和与肿瘤相关病毒药物研究。
版权所有 © 威尼斯wns.8885556威尼斯wns.8885556
COPYRIGHT © Faculty of Environment and Life,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